一、一名中学生从厌学到抑郁的经历
现在的社会,抑郁症的发病率很高,青少年的患病率是24.6%,尤其是那些重点高中和重点,据说有一所重点,几乎所有的寝室,都有抑郁症,这或许是夸大了,但也反映了抑郁症的高发。
一名初中男生,是当地的一所重点高中,是一所实验班,是学校里数一数二的学生,他懂事、勤奋、有责任感、有感恩、有毅力。
被许多人认为是有机会考上北大、清华的,是大家口中的好孩子,可就是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学生,却因为厌学,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最终患上了抑郁症,不得不辍学。
后来他才知道,这个孩子从小就很优秀,但是父母总是会说一些不利于他的成长,比如理科太难,物理不好学,咱们家祖祖辈辈智商不高等,这些都是无心之举,但也会影响到他们。
初中物理难度小,基本影响不了优秀的学生,但到了高中,难度加大,周围学霸也多,就有了压力,感觉有时听不懂,出现焦虑情绪,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焦虑的时候学习状态不好,觉得更听不懂,成绩下降,焦虑更高。
这时形成了潜意识的条件性厌学情绪,就是想学学不进,想做做不到,想放放不下,虽然学习的时候很焦虑,学不进,很难受,但他仍然坚持,延长学习时间,但成绩还是下降,就更加否定自己,觉得自己的将来没有希望,就形成了抑郁症。
孩子不能上学,家长就会焦虑,带着孩子到医院,可是医生基本就是开药,吃药以后学生感觉更困,更迷糊,没法看书学习。
妈妈也听说需要通过心理咨询,看找了比较知名的心理咨询师,咨询几次没有效果,还感觉孩子的状态越来越差,家长更加焦虑。
比我强,物理太难等,通过调整这些不合理认知,让学生在相对平静的状态下学习,学生感觉有些学习效率,能学进去,再利用暗示放松训练的方法,把一学习就心情平静,态度积极稳定在大脑,成为一种常态。
由于这个学生比较优秀,基础较好,责任心强,意志品质好,几次调整就把学习障碍解决了,抑郁也就自然消失了。
现在这样的中学生,生很多,但是能得到科学有效帮助的并不多,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更多的朋友看到,帮助到更多的人,让更多的孩子恢复到高效自主的学习状态。
二、中学生厌学心理现象的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
厌学是当前我国高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学习困难,也是造成生退学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凸显,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对生厌学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以达到消除厌学心理的目的。
厌学的原因众多,归纳起来主要是内外两方面:
(一)外部原因:
(1)教育评价机制的单一性。
在应试教育主导的体制下,高考这一指挥棒下,升学率成了教育各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
这样势必给教师、学校乃至社会以强烈的导向:教学质量的提高靠的是优生、尖子生,对于其他学生只要能够及格顺利毕业就可以了。
在此评价机制下,学校、教师往往仅仅关心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成绩差的学生,即使他们在其他方面很出色,久而久之很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而厌学。
(2)不良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生活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的信仰,观念,生活习惯等无时无刻不在受着父母的潜移默化。
有些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关心不够,有的对孩子要求过高,提出许多无法达到的要求,有的父母离异使孩子失去温馨的成长环境。
这些不良的家庭环境常常给孩子造成紧张的家庭气氛,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其产生程度不同的厌学情绪。
(3)社会性的原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批低俗文化、读书无用说、各类网络游戏对学校教育造成强烈的冲击。
中学生因为其年龄特点,比较活跃,对新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对错和错的判断能力很差,经常会被波上的各种因素所左右,从而走上“厌学”乃至“弃学”的道路。
(4)师资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有些老师对同学不够深入,对同学不够公平,对好的同学有偏袒,对低年级的同学漠不关心,这对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尊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让他们有了逆反的心理,对老师有反感、厌恶,对老师的课程有抵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