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安全度过叛逆期?怎样才能使儿童平安地渡过逆境?
7-12岁的儿童非常不喜欢家长的约束,甚至会有反抗的行为。在孩子的叛逆期阶段,家长要注意的是:
1.将“自律”转化为“他律”:
在孩子不听话的情况下,父母可以和他沟通,将他的约束转化为“自律”,这样可以减轻他的反抗心理,帮助他的发展。
2.别压制或纵容他:
有压迫,就有对抗,这一点在家庭教育中也是一样的。
因此,不要对孩子进行压制,因为压制并没有太大的效果,只会让他们更加抗拒。如果孩子有了严重的原则性问题,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耐心的教导,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在儿童的心理健康、智力发展、意志力、创造力等方面都会有较大的发展。
打架斗殴、抽烟、喝酒、染头发、纹身之类的负面词汇,都和“叛逆期”脱不了干系,少年们渴望独立,希望父母把他们当成成年人,用他们的独立来证明自己,但他们往往会被训斥,形成一个死循环。
叛逆期是什么?
WHO将青少年界定为“10-19岁的儿童”。青春期是一个人的发展过程,随着他们的年龄增长,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Steinberg把它界定为“从青春期开始到达到稳定,独立的社会角色为止的生命周期。
因为十几岁的孩子往往认为他们有能力或者主动,但是,大部分的家庭往往无法接受或者仅仅是勉强地接受他们的想法和行为,这就导致了“家庭冲突”。
走向自立的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因而,人们对独立自主的愿望也就变成了叛逆。
因为还没有发育完全,再加上青春期激素的刺激,曾经乖巧可爱的宝宝,现在却变得脾气暴躁,怎么才能让他们渡过青春期?
下面这4个小贴士可以解决家长的烦恼:
1.转变教学模式,作出适当的让步:
在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上,家长可以作出适当的让步。比如打扫房间之类的事情,家长们可以和孩子商量一下,找一个让他们都满意的办法,比如“每月头三个星期,每周收拾一次,四周不会有太多的要求”,找到了合适的方法,可以尝试一下,只要两人都觉得合适就没有问题。
2.展示爱,信任,理解和尊重:
尽管十几岁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向往着独立与自由,但是他们更多的时候还是需要家长的帮助,而此时,家长的陪伴与支持就是最好的激励。
所以,在这个时期,家长可以用拥抱和言语来表达对孩子的完全信任和支持,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要用温柔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谅解,而不是严厉的处罚。
3.理性交流:
在青春期,孩子们很容易误解他们的父母和他们的日常谈话,把他们的话解读成质疑,感觉他们没有被了解。
所以,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家长要保持镇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动作和表情,以免引起孩子的误会。
家长们不能对孩子大喊大叫,反复提及他们的错误,在公共场合指责他们,或者用讽刺的口吻指责他们。
而应该选择合理的沟通方式、向孩子传递正面积极的情绪。
4.树立楷模:
家长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好的家长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紧张和暴躁。这也会让他们的子女在面对压力时变得焦躁不安。
恰当的行为可以起到示范作用,比制定纪律、措施或训练更好,儿童可以从观察中学会模仿。他们看到父母争吵、失控,就会觉得没有安全感,他们会象家长那样,用争吵和争吵来化解矛盾。
总结:
身心的因素使青少年进入“叛逆期”,很多叛逆期的儿童都被贴上了消极的标签,但父母必须从表面的表现中寻找他们的真实需要。
叛逆不仅仅是消极的,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可以学习独立,发现自己的价值。对青少年的叛逆期进行正确的认识,有助于他们成功地渡过“叛逆期”,使其成长为具有自主意识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