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叛逆期孩子该如何教育
孩子拒绝沟通交流,对父母与老师的言谈举止都处在对立面,有着厌烦的心态。
叛逆期的孩子喜欢表达自身,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
与叛逆的孩子共处,我觉得父母的义务占大部分。
终究父母以前也是孩子,能好好了解孩子,那样才称得起“法定监护人”的头衔。
什么事情都好,心平气和的听孩子的“解释”(这种解释不一定是语言,有时候是行动),关键是沟通。
人长大后思想也会成熟,会萌生属于自己的想法,这种想法没有被定义为对和错。
和孩子达成友好的关系,多点去了解孩子的喜好、兴趣等,这样就能在同一个平台上和孩子交流。
二、孩子到了叛逆期该如何正确教导?
每一个孩子在12到18岁的发展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学上叫青春叛逆期。
在这个环节,孩子拥有一种“长大以后”的感觉,喜欢突出自我,独树一帜,受人高度重视。
在孩子叛逆期家长处理不当,彼此不良情绪相互感染,就会雪上加霜,恶性循环。
孩子叛逆期敏感而脆弱,情绪非常不稳定,常常不按常理出牌,甚至不务正业,分分钟要把大人气疯掉,这需要身边的人,尤其是和自己最亲近的家长父母给以正确的引导和关心,具体怎么做呢?
脸上常挂笑容,不急不躁。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决策。家长示弱,经常向孩子请教。
主动满足叛逆孩子需求,让孩子给自己制定规则。成人意识的灌输,生活与学业目标的建立。灵活的原则与坚持。
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为青春期“保驾护航”的一个重要元素。
家长往往会觉得,当与子女意见冲突时,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看法,才会对子女未来的发展最好。
这种偏执的想法,忘记了两个重点:
①家庭关系才是子女成长的基石。
②子女是否接纳自己的意见,是沟通是否顺畅的问题,而不是“孩子听不听话”的问题。
理解孩子独立和自主的心理需要,尊重他们的自我边界,帮助孩子探索并建立自我认同感。
青春期的叛逆孩子往往表面上无所谓,其实内心非常在意和需要父母。
为了更好地减轻叛逆期的亲子互动矛盾,父母可以用商量、公平的语调替代指令、强制性干涉的做法。
在孩子经常熬夜时,与其命令他“立刻关灯入睡”,使他自尊心挫败而抵抗,还比不上心态柔和地和他商量:晚上睡太迟生长激素会代谢不够,也长不高,那时候你看见别的同学一个个高大威猛而自身仍在慢慢地成长,内心该多难受啊。
假如孩子觉得早点睡觉是因为自身,而不是被父母逼迫着身不由己,她们的界限就取得了重视,不会为了更好地维护敏感的自我而和父母激烈地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