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生厌学原因及解决策略分析
目前,厌学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大环境下,我们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年代,有着极大的竞争和巨大的压力,人类的需求是有史以来最大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拼命的话,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我们从小就得和同伴比赛。有的人,在母亲的肚子里,就开始接受胎教。
这种激烈的竞争,让人的身体和精神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如果没有持续的、高效的激励,那么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在学生期,特别是厌学现象。
但是,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中学生的厌学现象最为常见。除了外在的原因,还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关。
下面我将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详细分析初中生厌学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家长有两种极端的观念令孩子厌学。
一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
希望孩子通过读书改变自身命运,从小给孩子灌输这方面的思想。这样固然可以鼓励孩子树立崇高理想,确立人生目标。
但是,人的先天禀赋不同,有些孩子,受自身智力因素制约,无论如何勤奋努力,也始终不能成为最优秀的群体。
如果家长不顾及孩子智力局限,总是不切实际地给孩子施加压力,而一旦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许,就表现出失望、痛心,然后对其进行否定,认为孩子辜负了自己的付出。这样,是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会令孩子感到很痛苦。
因为,一方面,孩子内心也很想让父母满意,希望成为他们期望中优秀的人;而另一方面,自己又没这样的能力。最后,就会对学习感到极度厌倦,想要逃避现实。
二是“读书无用论”的观念。
观念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打工潮席卷全国。很多农村青年去沿海发达城市打工,吃到了时代红利。
他们的人生命运,比同龄人中读了的群体可能更好一些。这一点,笔者感受很深。
我当年的初中同班同学,有不少人,通过外出打工,抓住了人生机遇,如今事业有成。
同学聚会时,谈到子女教育问题时,他们普遍认为“读书没什么用”。
特别在农村,这些个案的影响力非常大。即所谓的“幸存者偏差”,人们的眼里,只看到那些“没读多少书但成功的人”,但对“没读多少书一生平庸的人”视而不见。
二、初中生厌学原因厌学
1、初中作业太多太累,让他产生厌学情绪。
2、基础太差老师讲课听不懂,让他产生厌学情绪。
3、作业中的很多题不会做,成绩太差让他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
4、沉迷游戏之中,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三、就这几个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第一点:初中的作业太多太累,让孩子对学习产生的厌学情绪。
初中的学习量和作业量还是很大的。初一七门功课,初二八门功课,初三还要加一门化学,每天晚上孩子们下了自习以后回到家中还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写完作业以后经常就到了11点了,还有的孩子要写到12点多,久而久之让很多意志力薄弱的孩子身心疲惫受不了学习的苦,吃不了学习的累,最后对学习产生了厌学情绪。
叫苦连天,在学习中偷懒。
第二点:他们的基本功实在是太差了,在课堂上根本就听不到老师的讲课,这让他们有了一种厌学的感觉。
特别是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因为很多学生的底子都不是很好,老师上课的时候,他们的很多知识都是一头雾水,让他们如坐针毡,开始干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于是有的孩子开始在底下东张西望交头接耳,有的偷偷的看看小说,看动漫书,有的孩子在底下趴下睡觉,还有的孩子发呆走神。
所以对待这些成绩差的初中生,家长要经常向孩子的各科老师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果孩子没有专心听课,一定要严厉的制止,同时每天也要询问一下孩子在课堂上的听课情况,让孩子把没有听懂的知识点对都要记录在课本上!然后找老师补起来!
第三点:每天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很多题不会做,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产生了厌学情绪。
如果今天的课程不能理解,回家做作业的时候,很多问题都做不了,所以很多学生都放弃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会越来越多,知识也会越来越少,让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作业中的题做不出来,那么考试的时候很多题也做不出来,所以多门功课低于60分不及格,班里排名倒数,最后让孩子对学习和中考失去了信心,因此当孩子在初一初二的时候,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
让孩子把作业中不会的难题登记在错题本上找老师解决问题,查漏补缺,她的每一门功课都是在班级中游之前,只有这样,她的孩子才能跟得上老师的课,才能在三年级追上她。
第四点:因为沉迷于游戏,导致了兴趣的转移,导致了他们对学习的厌恶。
游戏的魅力实在是太大了,成年人都抵挡不住,更别说是那些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的中学生了,就像是我们身边的那些厌学、成绩不好、考试不及格的中学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归根结底,让一个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厌学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不知道自己的未来。
所以,从小学一年级起,父母就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尽快的进入到一个积极的学习状态,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有一种良好的学习感觉。
孩子是一个家庭、一个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之本,家长们不能因为孩子学习不好就抛弃他们,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找到他们的问题,让他们有机会进入高中,实现他们的理想。